新华网 正文
天文科普教育专家郭红锋:天文要动手学
2020-08-12 09:45:13 来源: 新华网
关注新华网
微博
Qzone
图集

      “现在生长在城市里的人可能看不到几颗星,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到野外去,到乡间去,当你看到满天繁星的时候,你肯定会有一种热切的期盼。”日前,在一场直播活动中,中国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、天文科普教育专家郭红锋向中小学生科普火星知识,并且鼓励大家亲自看一看星空。

      引“动手学天文”进科普教育课堂

      火星是太阳系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,人们可以直观地通过肉眼观测到火星。郭红锋介绍,(2020年)7月下旬的晚上11点多,可在夜空的最东边看到火星发着微微的红光跃起,并且它会一天比一天更早升起。

      除了用肉眼直接观测火星,望远镜也为人类进一步认知火星提供了科学支撑。郭红锋鼓励中小学生利用学校、天文馆等资源,借助天文望远镜等工具和多媒体化的丰富手段,亲自参与观察、了解、探索外星体和太空,实地认知比书本更丰富的知识。

      从小热爱天文的郭红锋直到读大学才接触到天文望远镜,她说,这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窗。在后来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中,“动手学天文”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她的关注。2004年,郭红锋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她的天文科普教育课堂,并且编写了相关教材、筹建了远程动手教学天文网站。郭红锋介绍,在这一教学方法下,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一手的天文数据,接触珍贵的天文望远镜资源,亲自动手探求宇宙知识,从而对书本中的内容产生感性认识并融会贯通。

      “科学需要探究精神”

      究竟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?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为什么会有夹角?如果没有夹角会怎样……郭红锋向观众提出许多诸如此类看似简单的问题。她说:“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只从书本得来,不做深入探究,也许在考试中能拿到满分。但这些结论在什么时代由谁研究、从什么实验方法得来、为什么全世界科学家信服这一结论进而可以写到书本中去……这些问题如果不去追问,不去探究科学研究过程,没有自己的思考、理解、体会,不懂得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,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之后独立从事发明创造性工作。”

      郭红锋告诉记者,在她多年从事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中,学生们大多喜欢提出诸如“什么是黑洞?”“到底有没有外星人?”“《火星救援》里主角在火星种土豆的剧情是真的吗?”等问题。在她看来,大多数孩子只想要一个简单答案。但科学不是这么简单的,许多问题超出了孩子们现在的知识背景,但可以保持兴趣,像科学家一样一步步探究下去,将来有可能与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一起参与推进这些问题的研究进程。科学研究永远没有止境。”

本作品为“科普中国-科技前沿大师谈”原创,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。

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 郭童
加载更多
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开始校飞
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开始校飞
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关舱拆除
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关舱拆除
克什克腾风光
克什克腾风光
吉林珲春: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
吉林珲春: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